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苏轼传翻译原文( 八 )


【1】三司:北宋置 ,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 掌邦国财用大计 。有使、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 , 神宗元丰改制废 。
【2】制置三司条例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 , 志在革除宿弊 , 更立新法 , 以开财利之源 。熙宁三年 , 罢归中书省 。
【3】慝:tè , 灾害、奸邪 。
今君臣宵旰(xiāo gàn) , 几一年矣 , 而富国之功 , 茫如捕风 , 徒闻内帑( tǎng)出数百万缗(mín) , 祠部度五千余人耳 。以此为术 , 其谁不能?而所行之事 , 道路皆知其难 。汴水浊流 , 自生民以来 , 不以种稻 。今欲陂(bēi)而清之 , 万顷之稻 , 必用千顷之陂 , 一岁一淤 , 三岁而满矣 。陛下遂信其说 , 即使相视地形 , 所在凿空 , 访寻水利 , 妄庸轻剽 , 率(shuài)意争言 。官司虽知其疏 , 不敢便行抑退 , 追集老少 , 相视可否 。若非灼然难行 , 必须且为兴役 。官吏苟且顺从 , 真谓陛下有意兴作 , 上糜帑( tǎng)廪(lǐn) , 下夺农时 。堤防一开 , 水失故道 , 虽食议者之肉 , 何补于民!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为此哉?
现在君臣都日夜忙碌 , 连吃饭的时间都延迟 , 这样的状态几乎一年了 , 而使国家富裕的功绩 , 还迷茫地像捕风一样 , 只听说内府拿出几百万缗钱 , 祠部给僧侣度牒五千多人 , 用这些手段作为富国的办法 , 谁不能做呢?这里需要说明 , 唐宋时期以高价出售度牒 , 增加财政收入 , 获得度碟的僧侣可以免税 。
而真正实行的事情 , 路人都知道其中的困难 。例如汴河的水很混浊 , 从当地有百姓以来 , 就没有在这里种水稻的 。现在 , 朝廷想建池塘使水变清 , 一万顷的稻田 , 一定要用一千顷的池塘 , 一年堵塞一次 , 三年池塘就被填满 。陛下就相信这种说法 , 即使考察地形 , 寻求水利 , 还是有狂妄轻浮的人随意进言 。下级的有关部门虽然知道这样的办法不合适 , 也不敢就此制止 , 反过来要威逼当地老少 , 去试一试可否实行 。如果施工难度看起来还有一些可能的话 , 仍然会兴起工役 , 官吏们仍然会顺从 。如此一来 , 都认为是陛下故意的兴起工程 , 对国家来说是浪费财物 , 对民间来说夺去了农民耕作的时间 。最终 , 堤坝防线一开 , 水离开过去的河道 , 即使找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 , 把他的肉吃了 , 对百姓有何什么好处呢?我不知道朝廷何苦要这样做?
【1】宵旰:xiāogàn , 指勤于国政、日夜辛劳 。唐朝韩偓《感事三十四韵》:焦劳皆实录 , 宵旰岂虚传 。
【2】祠部:北宋前期设判部事一人 , 以无职事朝官充任 。主管祠祭、国忌、休假日期 , 掌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 , 颁发度牒 。通过高价出售度牒 , 增加财政收入 , 获得度碟的僧侣则可以免税、免徭役 。尤其是南宋以后 , 度牒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自古役人 , 必用乡户 。今者徒闻江、浙之间 , 数郡顾役 , 而欲措之天下 。单丁、女户 , 盖天民之穷者也 , 而陛下首欲役之 , 富有四海 , 忍不加恤!自杨炎为两税 , 租调与庸既兼之矣 , 奈何复欲取庸?万一后世不幸有聚敛之臣 , 庸钱不除 , 差役仍旧 , 推所从来 , 则必有任其咎者矣 。青苗放钱 , 自昔有禁 。今陛下始立成法 , 每岁常行 。虽云不许抑配 , 而数世之后 , 暴君污吏 , 陛下能保之与?计愿请之户 , 必皆孤贫不济之人 , 鞭挞已急 , 则继之逃亡 , 不还 , 则均及邻保 , 势有必至 , 异日天下恨之 , 国史记之 , 曰“青苗钱自陛下始” , 岂不惜哉!且常平之法 , 可谓至矣 。今欲变为青苗 , 坏彼成此 , 所丧逾多 , 亏官害民 , 虽悔何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