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控制练习的数量】
数学的学习当然要做题 , 但是做什么题 , 与什么概念关联 , 才是重要的 , 盲目做题只会浪费时间精力 。《人脑如何学数学》中提到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以前的学生在工作记忆中一次只能处理五个项目 , 意味着你如果关联太多知识内容 , 其实是无效的 。越是精细化的学习 , 越是消耗心理能量 , 就越需要集中 , 以短频的方式进行 。
【第三条:适当进行注意力调控练习】比如当孩子学习圆角分的时候 , 起初应该从单一关系入手 , 比如只解决1元与1角之间的关系 , 接着学习1元与5角 , 或者1角与1分 , 然后我们会把两组关系放到一起进行训练 , 最后多组关系在一起进行训练 , 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 要注意从单一专项训练 , 到交叉训练 , 比如在练习中 , 故意出现两组关系交叉进行的练习 , 以便让孩子在工作记忆的有限范围内 , 进行注意力切换的训练 , 这样可以有效链接不同的关系 , 帮助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 锻炼注意到弹性 。
【第四条:增加口头抽查和口头验算】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某些惯性模式 , 那么你需要通过另外一种行为来切断这种惯性 , 那么你就要采取口头抽查以及让孩子进行口头验算的方法 。口头抽查是指 , 在孩子进行一组练习后 , 你要突然抽查1-2题 , 让孩子进行口头讲解 , 或者在日常家庭训练的过程中 , 做2题后 , 突然要求孩子下一题不要进行笔头计算 , 而是口头跟你讲述;如果是做应用题的话 , 你可以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 要求孩子讲述一下对题目逻辑关系的理解 。口头验算 , 是让孩子每次做完一道计算题时 , 口头念一遍题目 , 比如6-4=10这样一道错题 , 孩子写出错误答案后 , 当孩子进行口头念题的时候 , 会自然发现这个错误(假如他真的是粗心的话)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 , 都是让孩子打破头脑机械的惯性路径 , 一旦进入口头讲述环节 , 实际上头脑会被迫退出惯性路径 , 进入一个逻辑性的路径(否则势必影响他的口头表达) , 以此来扰乱原先的惯性模式 , 建立新的模式 。
【第五条:不要在孩子没有弄清楚原理的情况下让孩子预先去做一些题目】“教师应该避免在有指导的练习之前就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 因为练习可能产生永久性影响 。因此 , 教师不在学生身边而允许学生自己进行数学运算的首次复习是非常危险的 , 如果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错误地练习了技能或步骤 , 那么他们也将牢牢地记住错误的方法!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将可能是严重的问题 , 因为要改变已经练习过且记住了的技能是非常困难的 , 哪怕这些技能是不正确的 。如果学习者错误地练习了一个数学解题程序 , 那么忘却并重新正确地学习这个程序是很难的 。”——《人脑如何学数学》 。
我摘录了这一段文字 , 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危害性 , 也充分说明 , 不要让孩子在没有理解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机械学习 , 会形成儿童不正确的思考路径 , 而要改变这种惯性就非常困难 , 你可能需要加倍重复上述精细化学习的过程 , 才能扭转局面 。这也是我非常不认同学龄前儿童进行任何形式刷题的原因 。
- 腌黄瓜咸菜的做法配方
- 如何消除青春痘疤痕
- 自己做月饼怎么做
- 牛排怎么做全熟又好吃
- 如何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 小孩几岁练字比较合适?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书法培训班?
-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 婴儿嗓子哑了,该怎么办?
- 女性做瑜伽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 胶原蛋白的效果如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