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舒通的功效与作用 安体舒通的功效和作用( 八 )


几项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 , 胺碘酮不仅能有效地控制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 , 还能降低病死率 , 故这几年胺碘酮在AMI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 。胺碘酮的常用剂量为首剂50mg静脉注射 , 然后以0.75~1.0mg/min静脉维持 , 用药2~3天后改为口服制剂 。
普罗帕酮(心律平)首剂为35~7mg , 静脉注射无效时10~15s可重复1次 , 室速控制后 , 以1~1.5mg/min速度维持 。口服维持量为150mg/次 , 3~4次/d 。
D.心室颤动:AMI室颤的发生率约为7%~11% 。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室颤发生突然 , 常难以预料 , 大多数均发生在AMI起病的12h内 , 病人可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心功能不全表现 。在AMI起病48h后发生的心室颤动称为继发性室颤 , 它常常是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进行性恶化的最终结果 。病人如表现有广泛前壁AMI、并发有室内传导阻滞、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病程早期心房颤动等 , 均为继发性室颤的高危病人 。
电击除颤仍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 进行越早 , 成功率越高 。由于AMI心脏骤停90%由室颤所致 , 对突发神志失常、没有大血管搏动且抽搐的病人可立即进行盲目电除颤以争取时间 。日电击除颤的能量首次为200~300J 。若室颤波细小 , 可给予肾上腺素0.5~1.0mg , 使室颤波变大 , 将有利于除颤成功 。有报道 , 静脉注射托西溴苄铵(溴苄胺)250mg后 , 也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当心脏代谢环境处于严重或长期的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时 , 室颤会迅速复发 。此时持续的心肺复苏、快速的药物应用和人工通气设备能纠正上述异常 , 并迅速重复电击除颤可能会有效 。再次除颤能量可加大到300~400J 。除颤同时及成功后 , 可用利多卡因维持一段时间以巩固心律的恢复 。
③缓慢型心律失常:
A.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和窦性静止:在发病6h内出现的窦性心动过缓多半与迷走神经张力升高有关 。而在6h以后出现 , 则常是窦房结和心房缺血引起的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 。窦性心动过缓常为一过性 , 少数患者可遗留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
单纯窦性心动过缓 , 不伴发低血压或室性期前收缩 , 应先予观察而不必特殊处理 。如心率很慢(<40~50次/min)和(或)伴有低血压 , 则应给予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常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对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而不伴血压低者 , 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mg , 如30min内无效 , 可重复1~2次 , 使心率增加至60次/min , 通常能消除由窦性心动过缓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 。如窦性心动过缓伴低血压 , 不论其心率为多少 , 均应使用阿托品 , 它常能恢复动脉血压和冠状动脉灌注 , 并可使升高的ST段回落 。若阿托品不能显著增加心率 , 可将异丙肾上腺素0.5mg加入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滴注 , 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min 。患者有症状和(或)低血压 , 且药物治疗无效 , 是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指征 。
窦房传导阻滞和窦性静止也可见于AMI的病人 。其治疗与窦性心动过缓相似 。
B.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缺血性损伤能够造成房室或室内传导系统任何水平的阻滞 , 因而可出现房室、束支和室内传导阻滞 。各种传导阻滞可同时合并存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