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国 服务人民( 二 )


【科技报国 服务人民】国家某型号战舰是我海军研制的具有大规模、远距离、立体投送能力的新型战舰 , 毛献群作为该舰总设计师 , 带领团队破解了多项技术难题 , 始终奋战在研制最前线 。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易志坚是力学专家 。 2008年 , 发现土壤颗粒间存在万向结合约束现象后 , 他突发灵感:沙子不是可以通过力学约束改变其离散状态 , 转变成干时为固体、湿时为流变体的“土壤”吗?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 , 改造其中1% , 新增的利用土地就十分可观 。 易志坚暂停手头工作 , 自筹经费研究 。 2016年 , 他到沙漠实地进行“土壤化”试验 。 2017年3月 , 易志坚体检时查出患有严重疾病 , 但他依然坚持去沙漠做实地试验 。
在不同的沙漠或沙地 , 易志坚和团队进行了10多项试验示范研究 。 “沙漠土壤化”理念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
坚持科研初衷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颖70多岁了 。 1978年 , 她考取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生 , 从此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研究真菌 。
据保守估计 , 目前人类发现和描述的真菌仅有约15万种 , 还有200多万种真菌有待认识 。 面对未知的研究领域 , 没有人知道有没有收获 。 扎进真菌研究40多年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70多岁的庄文颖 , 背微微有些弯 , 目前已很少再去野外考察 , 可她仍然每天出现在实验室 , 与真菌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和她的学生为伴 , 尝试着拓宽真菌学的认知边界 。
福建宁德的渔民 , 几乎没人不知道刘家富 。 这位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 用30多年时间 , 研究大黄鱼 , 富了当地老百姓 。
1985年 , 刘家富和团队启动大黄鱼人工繁育初试 , 1990年实现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 。 然而 , 由于试养的人工繁育大黄鱼生长缓慢 , 他和团队的研究遇到了瓶颈 。
刘家富回忆 , 1995年 , 研究迎来转机 , 科研团队不但解决了大黄鱼生长缓慢的问题 , 建立了大黄鱼的网箱与池塘养殖的全套技术路线 , 还指导养殖户试养获得丰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