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调整是给现有制度打上两块“补丁” , 一个是成立两个新部门 , 另一个调整各部门人事 。
在新部门方面 , 成立了集团采购委员会与集团设计委员会 。
小米手机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供应链问题 , 此前一直由雷军负责 , 而今转交给新机构 , 足以说明小米与上游供应商的信任已十分牢固 , 可以不再依靠雷军亲自出面就能稳定供给 , 新机构是集团采购委员会 , 由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峰出掌 。
另一个新部门很有意思 , 在崔宝秋负责的集团技术委员会增设集团设计委员会 , 由朱印出任主席 , 目的是“建立设计文化和培养设计人才”机制 。 这一调整在今年四月就有端倪 , 整个四月雷军微博发了几条回顾小米成长的微博 。
朱印借用本田第一个柴油引擎的工程团队负责人Kenichi Nagahiro的话“恨什么就改变什么”表达自己的看法 。
这得到了雷军微博转评赞 。 很有意思的是毕业于美国艺术设计中心的刘德也转发该消息 , 表达认同 。 但以工业设计见长的刘德却未能在委员会任职 , 依旧管理组织 。
很大程度上讲 , “集团设计委员会”的设立一方面是延续小米产品工业设计的一惯性 , 另一方面还有打造设计“黄埔军校”的味道 。
该委员会两位副主席都是少壮派代表 , 任恬在7·31便崭露头角曾担任创意中心与UI/UE团队负责人 。
而因为王川调任大家电部导致小米“参谋长”一职空缺多日 , 此次将另一位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峰调任参谋部 。 张峰长期参与集团内部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 , 此举也将供应链问题摆在“战略谋划”位置 。
手机部也在这次调整中打上了人事补丁 , 集团设计委员会主席朱印出任手机部副总裁 , 向林斌汇报 。 李俊任手机部供应链部总经理 , 向林斌与张峰双向汇报 。
最后还对南京、深圳分公司平台总经理进行任命 , 负责当地政府关系、行政工作并协调财务、法务、HR等职能部门在当地的支持 , 直接向相关最高负责人祁燕汇报 。
由于二人情况不详 , 根据年末11·29调整来看 , 应该是为祁燕退休 , 提拔、锻炼新人而准备 。
5·31与7·1基本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完毕 , 接下来雷军将目光放到国际部的调整上 , 因而可以将五月到七月的两次调整视为小米集团攘外先安内 。

文章插图
国际化与新老更替
9月30日 , 据新浪消息 , 小米对国际部下属各机构进行了人事调整 , 意欲在国际市场趁胜追击 。

文章插图
由于国际收入占比超过四成 , 这次调整的目的不用多做论述 , 唯一需要指出的是国际部也存在层级化趋势 。
在国际部之下 , 多出西欧、东欧、拉美、独联体、中东、日韩、东南亚七个地区总监 , 每个总监之下设置各国总经理 。
地区划分能够看出小米管理层对开拓海外市场做足了功课 , 分区明显兼顾各地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小米业务情况 。
例如 , 西欧很大程度上是新教与天主教文化区 。 东欧则掺杂东正教与天主教 , 且西斯拉夫、南斯拉夫地区在整体结构上与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斯拉夫迥异 , 因而分出两大区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