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七 )


没有AIoT战略委员会 , 那么人工智能部与其他IoT部门也不会有交互 , 更别提智能了 。
最后 , 负责IoT销售运营的二部、电商部以及移动部门负责人加入委员会 , 小米倾斜大量内部资源到AIoT这条腿 , 为之后研-产的结构闭环补上“销” 。
透过这次调整 , 小米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才在内部组织架构上得到确定 。 此后 , 5·17调整 , 又成立大家电部补上IoT最后一块拼图 。
细细品味今年前四次组织架构调整很容易明白小米的管理逻辑 。 从问题最多的手机开始 , 逐渐整合ABC , 最后以“战略委员会”的方式统摄IoT各部 。
AIoT战略委员会其实在本质上是集团技术委员会的下属部门 , 看上去更像在这一领域实现层级化 。 但扁平化的结构尚在却带来一个问题:一人身兼数职 。
以IoT部门为例 , 几乎每一个部门负责人都是AIoT战略委员会委员 , 既要抓生产 , 又要定方针 , 个个儿都是厂长兼书记 。
雷军本人拥有超凡能力与旺盛精力 , 小米内部也不乏能人 , 但制度治理不同于个人治理 , 能人可遇不可求 , 制度却客观摆在那里 , 很容易让负责人产生疲劳感 。
不日之后 , 小米可能会为解决“疲劳感”问题进行调整 。
从五月最后一天开始 , 整个六月小米再次掀起密集人事与组织变动 , 与二三月类似 , 依旧是围绕关键部门层级化 。
事后看来 , 此举意在安内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文章插图

攘外必先安内
去年7月23日由雷军签发内部信 , 原手机部副总裁颜克胜升任集团副总裁 , 同时兼任集团质量委员会主席 , 由质量办主任张健辅佐 。
11个月后 , 小米再次调整质量管理与安全合规部门的组织架构 , 是为5·31调整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文章插图

小米集团副总裁颜克胜
首先是平行机构质量委员会进行层级化改造 , 颜克胜的工作重心逐渐从手机部脱离 , 转向产品品质 。 委员会之下新增两个层级 , 第一个是质量管理部与安全合规部合并为新的集团质量办公室 , 由李涛任主任 。
第二个是在办公室下新增五大分支部门 , 分别是质量运营部、产品质量部、用户体验部、服务质量部以及安全合规部 , 全部向质量办公室汇报 。
李涛兼任质量运营部主管 , 解决员工管理等问题 。 而蒋喜明的产品质量部与王文林主管的用户体验部 , 二者因为业务类似 , 此番安排有相互监督、双线并行的特点 。
可能前者更偏向产品 , 后者更偏重用户 , 王文林先前在MIUI品质交付团队 , 属手机部林斌麾下 , 此次调整似有“独立监督”的意味 。
胡英帅执掌的服务质量部是为提升产品销售、服务以及用户体验而设 , 目的在于从管理上提升产品品质 。 张霄霄主管的安全合规部则是为降低业务运营合规风险而设 , 显然是应对公家 。
一个多月后的6·12调整围绕中国区展开 , 先前已有过专门讨论 , 在此不做赘述 。 七月第一天 , 小米在组织结构上的调整进入尾声 , 是为7·1调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